泰国头条新闻社讯  近日,肩负“查验新冠病毒”任务的实验室科学家们皆一头雾水,为何?缘在发现,因谬误导致多例“高危人群”未被查出感染新冠病毒……然而这些人在解除医学观察后不久,竟摇身一变成为病毒携带者……且其中竟还包括一些曾反复进行核酸检测过的患者!?!

月余时间过去,感染“新冠病毒(19-nCoV)”的“重症肺炎”患者确诊与死亡人数尚未稳定,中国感染者累计将近6万例。更甚者,多位专家估计以上数据或许比实际感染数据少。因为有资料称,“确诊新冠病毒流程中的查验分析”可能存在谬误,使得高危人群或仍需医学观察的疑似病例解除了观察,而这些人恰恰是病毒携带及传播者。

《中国日报》报道,2月10日发现北京的一例患者存在可疑症状,但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说明“检测未发现新冠病毒”,即便按照常规的方法重复检测了3次也是呈上述结果。此法为“咽拭子”采样法(Throat swab),即从咽部或“上呼吸道”提取分泌物样本以检测核酸。

当结果显示“检测未发现病毒”时,医疗团队仍疑窦丛生——因据此疑似病例的症状分析中可确定其具有“重症肺炎”或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特征。于是,改而换之采取“下呼吸道”检测方式,才得以证明其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后医疗团队便敲响警钟,着意提高疾病检测标准并比原先更加严格地对患者进行隔离。

北大人民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主任高占成承认:“每个疑似病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皆需依照多种因素来准确定性。如,须等到病症严重时、正确采样及在达标实验室进行检测等。”

泰国医疗协会会长、传染病学专家Amon Lilarasami教授解释道,在某些感染者身上检测不到新冠病毒的原因,其大多源于提取“分泌物”的操作不规范,尤其是从病毒含量低的气管上端或咽峡部提取菌群进行化验。而规范的操作应该是,使用工具从下呼吸道或气管导管中提取痰液或分泌物,但此法操作更加困难,因为不能使用咽拭子或长棉签伸入刮取,这与寻常流感的病菌检测不同。

“除了需要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外,还应等待合适的时机。并非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就能检测得出,因为起初感染者所携带的新冠病毒数目尚不够多,致使症状不显,因此需等待大约7天才开始发烧、咳嗽并分泌出足够多的痰液。有时痰液多的患者可能仅需几天便可确诊,但如果感染者在14天后依旧无症状:不咳嗽、无痰,就说明其可能不会感染他人,但并不意味着百分百安全无传染,只是传染概率小而已。”

专家还分析道:“若已采集到分泌物,须保存并移送到实验室以实时进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eal-Time RT-PCR))技术化验分析其为‘阴性’还是‘阳性’,若呈阳性则证明检测出新冠病毒。”

如上所述,“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tract,URI)”分泌物,指的是从喉部以上、与呼吸相关的器官中所取的分泌物,如鼻腔中的鼻涕、咽部的痰液等;而“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tract,LRI)”分泌物,即指的是喉管或气管中的痰液。

在提取到分泌物后将移送至覆盖曼谷及各地共14个有实验室的医学厅,以实时采用RT-PCR技术进行研究检测,并将在3小时内可获知结果。

由于这种病毒藏身隐秘,因此采样检测需反复进行。同时有流言称,某些疑似病例虽经检测结果呈“未被感染”,但应该仅是“未见病毒”;因病毒未被检测出,使得这已是病毒携带者却不自知的群体,成为中国新冠肺炎患者众多的另一原因。

来源:komchadluek
译:潘迦鑫
审:王惠
(“新冠肺炎”中泰文翻译志愿者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