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团,又回到泰国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陈述句。
游客感受到了,旅行社感受到了,就连泰国政府都感受到了。
导游与游客的争端重新开始出现;组团社、批发商和地接社的价格血战早已打响;
泰国旅游业半条腿刚刚挪出重症监护室,另一条腿便跨进了零元团的强制戒毒所。
内卷和内耗,照着当年一模一样的剧情,再一次重演了。
【旅行社:接着内卷,接着赌】
进入4月,中国的“泰国旅游批发商”发布的泰国游价格广告,价格已经出现“血崩”。
不是下雪的“雪”,是吐血的“血”。
“曼谷芭提雅4晚6日,仅售999元!”
“泰国6天5晚,799元!成团返300!”
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一切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
在开放出境团游仅仅两个月后,内卷的低价团,再一次成为了中国赴泰旅游业的主打词条。
“低价团”起源于20年前的中国,据说最初成形于香港。
当时,中国内地游客喜欢从香港购买名贵特产、珠宝、药妆回内地送礼,旅行社发现,即便将团费压得很低,光是靠游客购物的钱,就能回本。
于是,中国内地的资本,大举进入香港,买下了整个产业链,用“超低团费,超高购物”的方式赚钱。
最后愈演愈烈,导游和“团长”开始急切地逼迫游客购物,一旦游客有所抵制,便会甩客、辱骂、威胁、甚至殴打游客。
2010年和2015年,香港导游(其实有不少还是内地人)甚至真的打死了两名内地游客,令全国震惊,香港蒙羞。
后来,这一套“零元团”模式,被复制到澳门、泰国、以及几乎每一个中国内地的旅游胜地,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一种“臭名昭著”的套路。
大约七八年前,低价团模式在泰国迎来风口,让旅泰游客人数连年翻番,同时也酿成了一系列恶性事件,最终招致泰国官方严厉打击,一时间风声鹤唳,业界萧条。风声过后,却依旧故我。
疫情结束后,中国在2023年2月宣布“恢复出境团游”。
大家在欢呼之余,不免有些担心——游客回来了,低价团会不会也回来呢?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刚进入4月,低价团的价格战便已经打得昏天黑地。
泰国旅游批发商,一手拉着组团社,一手拉着地接社,不断刷新低团费的下限——999,799,每收一个游客还要返还给组团社300块钱。
最后剩下的四五百元,要涵盖机票、酒店、餐饮,从成团的那一刻起,每名游客就让旅行社亏损一千多元。
这亏的钱,必须从游客身上挤出来。
地接社向批发商买人头之后,必须要游客中途购买两千元以上的自费项目和旅游购物,所得到的佣金,才能平覆亏损的成本。
于是,旅游变成了一场赌博。
导游和游客,不再是契约的伙伴,而是博弈的对手。
所谓“零元团”,其运行的前提是:游客来得足够多,并且真的乐意买东西。
但是,泰国各项旅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让批发商压缩成本变得更为困难。
再加上,一系列泰国绑架事件的发生,“中国女留学生绑架遇害案”的发酵,以及心医林霖等网红博主“泰国危险论”在中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更让批发商和旅行社雪上加霜。
为了压缩成本,批发商想出了各种方法:向餐厅批发、向酒店批发,一次性批量购买大量的酒店客房和餐饮服务,甚至直接控股一些泰国当地接待服务企业。
发展到最后,不但组团社是中国人、批发商是中国人,就连泰国地接社,乃至泰国酒店餐厅,都被中国人所掌控。
中国老板掌握,泰国人代持的企业,极大挤压了泰国当地业者的生存空间。
于是,来自业者的举报,来自泰国官方的审查,虎视眈眈,磨牙吮血。
泰国旅游,刚刚复苏,便开始内卷。
在血腥的内卷剧中短兵相接,在激烈的价格战里同归于尽。
才刚刚走出疫情的寒冬,便又一头栽进下沉的漩涡。
这样的折腾,还能持续多久呢?
【游客:囊中羞涩,百炼成精】
在零元团攒局者的预计里,“憋了三年”的中国游客,应当会攒够了一冬的银子,在泰国好好进行一番报复性消费。
旅行社,想用之前的套路,再卷一轮。
但他们用来“对卷”的素材——赴泰游客,却已经没那么好糊弄了
比起之前的游客,如今来泰国的中国人,变得更“精明”,变得更难被“卷”了。
疫情三年,游客兜里的票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早已没了泰国地接团和导游们预想中的一掷千金。
网络时代,游客也进化了,都知道哪些值得去,哪些不能买。甚至知道某些“泰国必买Top10”未必要在购物店里买,在7-11和Big C也能买到,还便宜。
你想对游客“强制购物”?
想要用“不买东西让你走不出泰国”的老土话术来PUA人家?
不好意思,这一届游客根本不吃这一套。
人家知道你这是违规的,知道你在虚张声势,知道导游其实不敢拿游客怎么样。
吓唬谁呢?
咱一举报,你猜谁先玩完?
更有钱的游客,则根本已经不需要仰赖旅行团。
直接上网查攻略,自力更生自由行,爱彼迎上住民宿,小红书里标景点,淘宝上头买门票,最后发个朋友圈。
从头到尾,根本没你旅行社什么事。
泰国本地商家与游客之间,早已能够绕开一切中间商,甚至绕开了泰国法律的监管(比如民宿其实在泰国并不合法)。剩下的还愿意去报团的,只不过图你那点便宜的机票和团购的酒店罢了,至于买不买东西,玩不玩自费项目,纯粹看心情。
往日的肥羊,修炼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手。既有的模式,似乎越来越趋向于失效。
抢到了人头,就一定意味着赚到钱吗?
似乎不一定了。
【泰国官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于“零元团”的卷土重来,泰国政府早有准备。
一开始,泰国政府,其实并不想打零元团打得太狠,因为这种打击,必定会冲击泰国刚刚还阳的旅游业。
2017年当年,泰国一度大范围打击零元团,结果造成了泰国旅游业产业链断裂,旅业急剧下滑,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才缓过来——
泰国对此记忆犹新,因此在旅业复苏的关头,不太愿意轻举妄动。
但是,随着情况的恶化,泰国政府和旅游业界还是决定有所行动。
再加上,灰产问题、代持问题、跨境犯罪问题在近期集中爆发,泰国官方为了挽回影响,及时止损,干脆将这些放在一起整,将零元团作为打击跨国经济犯罪的一部分,一并处理了。
4月5日,泰国旅游警察局副局长表示:“目前泰国的境外旅游市场正逐渐恢复,但这也导致了一些外商及外国投资者涌入泰国并暗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其中包括非法商会、零元团、代持人、无证导游及跨国犯罪等。”
“随着境外旅游市场的恢复,“零元团”又卷土重来,且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此前还严重。据警方调查,当经济萧条时,这些犯罪团伙为了获利会以各种方式进行非法活动,且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犯罪团伙也会与时俱进使用相关技术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现在的跨国犯罪团伙已不同于往日,他们已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体系,为自己留好了退路,且还拥有专业律师团队,了解泰国法律漏洞。没有哪个国家不存在“零元团”、无证导游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跨国犯罪。”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旅游厅厅长扎度隆也表示,根据旅游部门长期规划,也准备与中国文旅部共同签订国家间谅解备忘录,以期共商良策,解决各类“零元团”、黑导游、产业代持人、旅游安全和中国旅客权益保护等问题。
终究,还是要动手了。
【零元团:穷途末路,还是生生不息?】
对于零元团,泰国华人圈内部一直有两种不同声音。
一种认为:零元团是祸害,扰乱市场秩序,将行业引入死局,让泰国旅游的品质下滑,更让饱受零元团摧残的游客,从“魅力泰国”的宣传队,变为“泰国不值得”的劝退员。
还有一些声音表示:“零元团”只是泰国人无力面对外部竞争时,强行给对手贴的标签。体现了泰国政府和业者“又想要中国游客来,又不想让钱被中国人赚走”的矛盾心态。
老实说,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零元团,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并非一无是处,而是能够短时间内招揽大量游客来泰,为泰国各相关行业带来资金流。
虽然这些“资金”,可能确实让中国老板赚走不少,但是水过地皮湿,泰国产品厂家、酒店、餐厅、航空、景点,终究还是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购物店是中国人开的,但是店里的东西,终究不还是泰国人生产的吗?
所以,“零元团”,并不是真的让泰国一分钱都没赚到。它有其内在的价值,以及顽强的韧性,泰国官方想要完全扼制甚至消灭低价团,还不想伤及泰国旅游业,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也正因如此,2017年的时候,老汉对“打击零元团”一度很不以为然,觉得属于吃饱了撑的。
但是这些年,我的想法也有了改变。
归根到底,零元团模式,终究是走不远的。
这种模式,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盗采,是一种内卷到连自己都活不下去的走火入魔。
它已经耗尽了自身的历史价值,走到了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反面,将自己的路走到了死胡同里。
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让泰国旅游业变得乌烟瘴气,也会让旅游业者自身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之中,让批发商无利可图,游客怨声载道,形成一个共输的局面。
而且,泰国人之所以厌恶“零元团”,并非反对低价,而是反对低价背后“境外资本买断全场”的资本入侵。
泰国本就是旅游国家,靠这个吃饭,本国优势产业被外资过度控制,是难以被接受的。
你可以认为,这种“不容”是泰国的锱铢必较和小肚鸡肠(其实换谁都不可能受得了),但是作为一种现实,它注定了零元团模式在泰国被排斥、清理、和防备的宿命。
明知道人家容不下你这样搞,你还非要搞,这不是等着人家搞你吗?
零元团,是市场逻辑和历史境遇的产物,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度和干预手段的进步,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被更庞大的资本力量,更为强大的商业模式所取代。
在此之前,它还会存在于泰国,并且存在很久。与对它的打击和排斥,一同相伴共生,在中泰两国的旅游合作当中,造就无数巨头,生出无数奇迹,也闹出各种波澜,惹来无数事端。
美景常在,而零元团不常在。
愿它自己,能为自己想出一条更好的出路。
在互联网时代和自由行浪潮到来的新纪元里,能进化成一种,更符合法规,更贴近时代,不那么“卷”,也不那么令人讨厌的新形态来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泰国头条新闻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