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头条新闻社讯 6月22日下午,泰国暹罗智库举办的“丝路之友俱乐部”活动——“中泰一家亲:疫后经济展望”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曼谷举办。会议由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暹罗智库主席洪风教授发起,由暹罗智库首席运营官陈奡教授主持、由公共关系总监李旻鑫统筹。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前副总理功、外交部东亚司副司长萍素达、前泰国驻中国昆明总领事纳缇瓦滴、正大管理学院校长颂颇、开泰银行副总裁蔡伟才、泰国皇家学会院士瓦拉德、泰国北京总商会会长蔡荣庄博士、暹罗智库高级研究员,泰国北京总商会荣誉顾问买卫东、Grand pacific industry corp.,ltd 董事长:陈豪等泰政界、商界及学界人士应邀参会;中国驻泰国使馆参赞彭非,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院长华国伟 、(北京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韩圣龙、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春生、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陈甬军、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教授等应邀线上与会。此外,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博士、硕士及其他在校师生60余人线上同步收看了研讨会。
彭非参赞重点介绍了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前景,并分享了对中泰经济合作和国际地区形势的看法。彭指出,“动态清零”政策符合中国国情,注重科学精准,对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光明可期。中国将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包括泰国在内的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供更多机遇。彭还指出,一些国家罔顾包括东盟在内的广大民众求团结、促发展的诉求,大兴冷战之风,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大肆出台单边制裁,执意打造“印太经济框架” 等“平行体系”,严重了破坏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值得警惕。
泰国外交部东亚司副司长萍素达指出,泰国无论从政府到民间均奉行对华友好,疫情以来双方共克时艰,“中泰一家亲”的友好情谊不断深化。泰国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战略,致力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共同促进地区繁荣与人民福祉。中国是泰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疫情以来中方为促进泰农产品出口、留学生返华复学等做出大量努力,泰方深表感谢。泰将与中方携手努力,加强经济、能源、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合作,加快泰中老铁路联通,推动中泰疫后经济合作与国家关系再上新台阶。
泰国前国会主席、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会长颇钦指出,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效果卓著,有效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主张。泰国、东盟及整个世界都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正能量。泰国反对“小集团”“小圈子”,倡导与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合作共赢,共同应对疫情、地区冲突等挑战,为增进本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校长颂颇指出,中国用先进的政治理念指引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营造了良好的睦邻氛围,使泰国和周边国家受益。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管控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泰国和东盟国家学习。
泰国北京总商会会长蔡荣庄博士指出,目前的国际形势多变,无论是中美经贸摩擦,还是俄乌关系,在对全球经济形势带来消极的影响的同时,也给制造业带来了挑战,泰国制造业受益于贸易壁垒。而一些必须运到中国组装的行业会受影响。中泰双方在建立稳定供应链方面需要加强合作,尤其是通过与东部经济走廊(EEC),建立工业园区,用于整个供应链的商业运营,稳定供应链,在抓住机遇扩大中方在泰投资的同时,降低泰国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泰国的出口潜力,从而达到双赢。
泰国开泰银行副总裁蔡伟长指出,泰国出口在疫情条件下逆势上扬,主要是得益于泰对华农产品出口大增,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也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暹罗智库高级研究员,泰国北京总商会荣誉顾问买卫东指出,在过去 30 年里,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双方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并通过合作使东亚地区“摆脱了冷战阴霾”、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经济一体化道路。从“东盟与中日韩 ”合作机制的建设,到达成多个“10+1”自贸协定,再到清迈倡议多边化和已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亚关键的地区合作框架和一体化进程都是中国与东盟合作拖动与引领的,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地区主义进程的核心,是“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为互利的关系之一,已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教授指出,印太经济框架缺乏内涵,短期内不会给东盟国家带来实质收益。东盟国家应在地缘政治中保持中立,聚焦发展,推动关键性项目取得突破,以包容互惠推动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此外,华国伟 、韩圣龙、刘春生、陈甬军、陈晓晨等专家学者还围绕疫情与中国经济、中国-东盟合作、数字经济、中泰经贸项目合作、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