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电影《刘三姐》中“歌仙”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的回信中说,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希望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在广西,山歌是最具壮乡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随着时代更迭,山歌也在变化。除了经典的“刘三姐”田间对歌,山歌也开始歌颂党、歌唱人民美好的生活,描述城市里面的故事,新时期广西山歌在守护、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深广的创新发展。如何传承好广西山歌,如何保护好广西的山歌文化资源,对广西的山歌手和文艺工作者而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图片
韦知宝是广西“刘三姐歌谣”的代表性传承人。

韦知宝是河池宜州人,是一名95年出生的广西山歌王,也是“刘三姐歌谣”的代表性传承人。韦知宝凭借实力夺得了多项比赛的“歌王”称号,是圈内人士认可的年轻“歌王”。

图片
韦知宝凭借实力斩获各项赛事的“歌王”称号,是圈内认可的年轻“歌王”。

韦知宝的老家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的山歌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在宜州,山歌既是一种娱乐手段,也是一种非常有仪式感的生活文化。“老人过生日的祝寿歌,拜年时候的拜年歌,婚丧嫁娶都有它的歌。在宜州,山歌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韦知宝回忆道,山歌已经是根植于宜州人民血脉里面的一种文化。

图片
韦知宝与学生拍摄参赛作品外景。

从小接触山歌文化的韦知宝对民族音乐格外钟情,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到与山歌文化有关的各类采风活动、民乐比赛中。逐渐地,韦知宝在圈内结识了很多山歌爱好者,也包括各地的知名歌王,并拜他们为师。

近年来,韦知宝一直致力于做好山歌文化的教育教学,以山歌为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展示“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韦知宝发现,社会上对于让孩子从小学习山歌存在一种误解。人们会觉得为什么要去唱这种歌,让孩子学习现代声乐、器乐会更契合时代的发展。韦知宝认为,如果大家都不唱山歌了,都不说壮话方言了,民族就会失去它的精神传承。“你说我是壮族人、我是瑶族人、我是侗族人,拿什么来证明呢?总不能永远拿身份证来证明吧。”山歌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延续过程中必须要保有的重要传承。

图片
韦知宝与学生一起参加山歌交流活动。

近年来,表面仍然热闹风光的广西山歌文化,在传承上实际已经趋于弱化,那种“竹篙打水浪飞飞,我俩结交不用媒,不用猪羊不用酒,唱首山歌带妹回”的时代已经过去,山歌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不能让这种文化只依靠它自身的生命力去生长,我们要去施肥,要去保护好它,传承好它。”韦知宝说。

对于这个现象,韦知宝认为山歌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和发展历史,但并不代表它只限定某个区域、某个人群才能唱。“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山歌是没有阶级符号的,它并不是只能在村里唱,我们也可以用山歌来描述我们城市里的故事,热爱生活的人总会找到创作的灵感。”

图片
韦知宝指导学生调整发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山歌创作者会尝试将山歌文化与现代元素进行融合,创作带有时代特色的山歌作品。对此,韦知宝接受这一创作方式,他认为在文化交融过程中迸发的创意火花也会从某些方面推动文化的进步,但韦知宝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忠于传统,创作出纯正地道的山歌作品。

下一步,韦知宝计划向更多的山歌爱好者分享自己的传承经验,让他们借鉴自己的经验去传承、传播好山歌文化。另一方面,他还计划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用作品去影响、去改变、去引导,让大家对山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大家感受到它的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山歌文化的。”

韦知宝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歌文化千人唱万人和,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


监制:秦  杰

编辑:火华少主   

出品:广西北部湾之声新媒体组

发表评论